潮新闻 记者 章慧聪 共享联盟·洞头 王静霞 潘道阳
近日,《洞头国家海洋公园(南北爿山)陆生脊椎动物和植物监测调查》项目正式通过验收。
该项目旨在精准掌握南北爿山生物多样性“家底”,为后续在全区范围内系统性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管理部门也可根据调查结果制订相应的保护策略,如限定旅游人数、树立告示牌等,尽量降低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相关资料图)
结果出炉,岛上“家底”如何?生态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动植物最有发言权。8月2日,记者从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洞头分局了解到,经过一年调查,在南北爿山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内,共记录陆生脊椎动物68种,其中鸟类63种。令人欣喜的是,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松雀鹰在内的16种鸟类为新增记录。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鹭。张永普 摄
从2009年因众多垂钓和摄影爱好者多次踏足而“出圈”,到如今愈发风光秀丽,甚至频现万鸟齐飞壮丽景观,鸟岛为何能吸引一波又一波的珍惜鸟类光顾?背后有啥流量密码?
记者向该局林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吴华征求证。据了解,南北爿山岛,当地群众俗称“鸟岛”,它远离城市区域,孤悬于海上,属无人岛,受人类干扰比较小。以北爿山岛为例,该岛屿陆域面积为55380㎡,礁岩峻峭奇突,碧海晴空水天一色,植被茂盛且种类丰富,并长期存有少量淡水。此外,洞头本身地处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路线上,当鸟儿飞累了,又有适宜的栖息环境,自然选择留下来。
在省级保护区成立后,洞头又对周边的渔业资源和植被进行了保护。
坐拥这一海上的“鸟乐园”,在省级保护区成立后,除了全区层面对周边的渔业资源和植被进行保护外,所在乡镇鹿西乡也对其关怀备至,不仅设立每年10万元的鸟岛保护管理专项资金,促进海岛鸟类资源管理保护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还实施了“引鸟工程”,设立人工招引场,通过放假鸟和鸟鸣录音,吸引鸟儿重返家园、筑巢繁殖、构筑鸟类栖息家园。此外,鹿西还通过广泛动员村民代表、志愿者、休渔期渔民自发组建“东明护鸟队”,常态化开展鸟岛周边环境整治及日常巡护管理工作。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张永普 摄
得益于多方携手、多年保护,如今鸟岛每年吸引万鸟翔集,成为“鸟类天堂”。
据悉,自2011年南北爿山成为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以来,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洞头分局委托温州大学对该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至今已累计记录到鸟类103种。此次监测调查,除新增16种鸟类外,还记录了两栖动物1种、爬行动物3种、哺乳动物1种;野生维管束植物119种,包括外来入侵植物7种,并对危害性大的种类进行了定位。
“我们将继续做好日常植物和鸟类监测工作,加强宣传,做好岛上的生态环境的修复,以吸引更多的鸟儿来到鸟岛。”吴华征说,后续,他们还将加强护鸟队日常巡护和宣传,强化海上植物来源的监管和日常巡查制度,确保鸟类有充足饵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