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我国历史中,大多数都是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只有那些制度是经久不衰的,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这些制度才会被废除,特别是现代,已经很少看见封建残余了。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继承香火,在我国古代就有一种说法叫做立长不立幼。
他们一般都会把正室生的第一个男子为嫡长子,用来继承自己的家产,即使是嫡长子无能,也不会改变,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制度呢?那以后出生的孩子岂不是都非常的不公平?其实这一点就体现出了古人的智慧,这还有从我国的周朝说起。
在我国周朝之前,孩子的继承一般都是兄终弟及,但是这种制度是有弊端的,兄弟之间的感情毕竟没有父子之间深,而兄弟之间也算是平辈,会出现弟不服兄的情况,这样的后果也最终会导致兄弟相残。而立嫡长子就不同,它是在周朝被完善的。
立了嫡长子,这样就可以断绝其他孩子的念想,而且在当时,施行的是分封制,即嫡长子继承皇位,其他孩子会被分封到个子的封地,这样一来,嫡长子是老大,其他孩子是诸侯,而其他的儿子在个子的封地依然是老大,保留了最大的独立性,各大诸侯尊皇帝。
这样一来是皇位更加的稳固,所有的人都享受到了待遇。只要皇帝有什么事情,各地的诸侯也都要来帮忙。虽然他们之间的血缘会越来越远,但是在那个讲究血缘的时代,这依然是重要的纽带,事实也证明这个决策是对的,周朝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久的国家。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之处。
长达800年之久,而其他的国家,基本上也就是300多年左右,甚至秦自二世就忘了,虽然说分封制是嫡长子的开端,但是分封制发展到最后还是有弊端的,所以也慢慢被废除了,但是这种立嫡长子的制度则证明是有用的,则一直延续下来。